在市场上备受爱美人士青睐的美白牙膏,近来因为部分媒体对其产品成分安全性的报道,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消费困惑。
“五一”前夕,广西一媒体委托当地一大学实验室对市场上销售的6个品牌的美白牙膏进行生活实验后,发现这几个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褪色,分析认为这些产品中掺有漂白物亚硫酸盐及其类似物质,长期使用会对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那么,美白牙膏是如何实现美白效果的?其产品中可以添加亚硫酸盐吗?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美白牙膏是否安全?
“美白牙膏是行业已确定的8个功效牙膏中的一种。美白牙膏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清洁牙齿表面牙渍的作用,从而达到美白效果,所以它已成为中外市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牙膏产品之一。目前,在国际上,美白牙膏约占牙膏产品30%的市场份额,我国美白牙膏的市场份额与国际相当,技术应用也与国际发展基本同步。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这些年来,我国对牙膏产品从原料使用到产品上市均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以实现让消费者放心使用、明白消费的产业发展目标。”面对记者的问题,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相建强这样回答说。
我国已实施的《功效型牙膏标准》(行业标准),对增白、脱敏、除渍、防龋等功效牙膏的定义、原料使用范围及产品须经临床验证和实验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功效牙膏使用的原料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2008)中的要求。《牙膏用原料规范》是我国参照欧盟标准制定的与国际接轨的牙膏标准,其中涉及到的限用和禁用牙膏原料达1600余种。
“亚硫酸盐虽为食品添加剂,并在部分食品中有所使用,但是牙膏禁用活性成分,且行业中一直未有企业应用。目前,亚硫酸盐在国际上也没有牙膏产品使用的先例和相关数据。”相建强补充道。
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牙膏蜡制品标准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东方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历次对全国牙膏产品的质量调查中,未发现企业在美白产品中添加了亚硫酸盐。
据悉,导致牙齿变色的原因有两个:从外因来看,人们日常饮食中有许多色素,如茶、咖啡、香烟等,会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牙渍,使牙齿发黄、发灰;从内因来看,一些因素也会造成牙齿内部颜色的改变,如服用药物等都可能引起牙齿变色。
“美白牙膏主要是针对外源性的着色,通过物理的机械摩擦以及化学反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表面牙渍。目前,行业中常用的美白方法主要是物理的方法,其所用的美白成分如二氧化硅、碳酸钙、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植酸钠、珍珠粉等均在食品中有所使用。少数用化学方法美白的成分主要是过氧化氢,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且符合《牙膏用原料规范》。”相建强说。
对于过氧化氢在美白牙膏中的安全用量,《牙膏用原料规范》有具体要求:只要其用量≤3.0%,就不需要进行安全验证,可保障在口腔护理产品中的使用安全;但其用量高于3.0%时,需要企业进行相关安全验证,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
相建强还强调指出,我国政府和行业组织对牙膏产品的质量安全高度重视,一直实施有效的管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颁布实施了牙膏产品标准,后多次修订,逐步完善了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牙膏行业共有21个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原料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等,内容涵盖了安全质量和理化指标、技术规范等。此外,国家和行业组织还对牙膏产品实施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每年一次的全国质量调查,并对牙膏生产实施生产许可管理。今年,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还在业内建立自律性安全评价机制,并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实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通用标签》行业标准,以解决目前国内牙膏产品标签上标注内容有些复杂,且警示语简单,容易给消费者带来选购困难的问题。届时,生产企业将会更换标注更规范的包装,让消费者消费得更明白。
针对目前市场上产品多、卖点诉求不同的美白牙膏,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该类产品时,一定要优先名牌产品。同时,对有争议的产品宣传和报道,选择权威机构进行咨询,答疑解惑,如有必要,可到国家认证的有资质的机构按标准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