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ENG | 中文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

China Oral Care Industry Association

陷“漂白风波”企业叫屈 振兴市场仍需标准重提

  • 2013-05-10

信任危机的时代,任何一点公开质疑都有可能令一个行业风声鹤唳。
5月初,广西新闻网的一位记者撰文称,其购买中华、高露洁、黑妹、佳洁士、黑人和立白六大品牌美白牙膏,并交广西民族大学绿色化学与技术实验室进行检测后,发现以上产品或多或少掺有漂白物亚硫酸盐及类似物质,消费者长期使用存健康隐患。
此后,该文被大量媒体转载致使美白牙膏在部分市场遇冷。鉴于此,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在第一时间发表相关回应,力澄事实,提振消费信心,还企业一个公道,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六大品牌坚称清白
据了解,5月3日,被上述媒体点名的六家企业代表纷纷向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反应,对自身莫名被卷入漂白风波表示了极大地愤怒,强烈要求协会牵头一起对该媒体追究法律责任。
也就在当天,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发表了《关于牙膏中美白成分安全性的说明》,明确表态:亚硫酸盐虽然为食品添加剂,在部分食品中有所使用,但我国的强制性国标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中仍明确禁止作为活性成分使用,且行业中一直未有企业应用。根据目前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牙膏产品的检测结果,我国的牙膏产品包括美白牙膏的质量安全与国际同步。
除了借助第三方力量澄清事实外,企业自身的表态也同样笃定。
立白集团首席新闻发言人许晓东公开向记者表示,立白集团旗下所有牙膏产品都不含亚硫酸盐及类似漂白剂。美晨集团相关人士亦坚称,黑妹牙膏中不含有亚硫酸盐及其类似物质的漂白成分。其美白功效是通过牙膏中的二氧化硅、石粉、珍珠盐等成分,在安全保护牙釉质、牙龈的基础上,进行摩擦、吸附、修复、抛光等一系列物理作用来实现。
据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所做的实验是用碘溶液、稀硫酸和淀粉调制出来的溶液作测试剂,6种牙膏都能使测试剂褪色,据此推断出牙膏中含有亚硫酸盐及类似的漂白物质。但蹊跷的是,记者、企业、协会等多方人士试图联系到参与该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但均未果。
对此实验的科学性,许多业内专家予以否定。“这个实验结论太不严谨!维生素C就是一种还原剂,如果美白牙膏里也含有维生素C,那试剂也会褪色,但这不能证明维生素C里面含亚硫酸盐。”青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实验师马兆立表示,能让测试剂褪色的不止亚硫酸盐一种,这种实验属于定性实验,无法得出精准结论。此外,实验环境对结果影响也很大,因为空气中本身就含有亚硫酸一类的物质。
立白集团研发中心所做的《表面活性剂对淀粉碘显色反应的影响》实验也显示,广西民族大学所做的支链淀粉——碘实验溶液褪色的方法并不能用于判断任何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产品是否含有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功能是还原剂,企业没有任何必要,也不会以此为美白成分。之前权威机构的检测也一直显示牙膏产品是安全可靠的。”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相建强同时表示,协会感谢广大媒体工作者和社会消费者对行业实施有效、科学的监督,但如果需对产品进行相关检测,建议到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机构按相应的方法进行。

                    为美白牙膏正名
种种迹象表明,品牌牙膏产品中添加“亚硫酸盐”作为美白成分完全是吃力不讨好之举,企业根本没有必要在这里动歪脑筋。但是,抛开漂白剂不谈,对于美白牙膏的种种疑虑依旧存在。比如说,美白牙膏能否美白?美白牙膏对牙齿有没有其他副作用?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牙膏按功效主要可分为清口气、美白、抗敏、护龈等八大类,而其中的美白产品则一直是外资药膏牙膏的主要市场所在。在国际上,美白牙膏占约30%的市场份额,我国美白牙膏市场的份额与国际类似,技术应用也与国际发展基本同步。作为功效牙膏的一种,美白牙膏要执行《功效型牙膏标准》行业标准。
“具有美白功效的牙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清洁牙齿表面牙渍的作用,从而达到美白效果。国外也有同样的牙膏产品。只要用量符合安全要求,功效得到实验验证,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东方如是说。
据其介绍,牙齿变色的原因有两个。从外因来看,人们日常饮食中有许多色素,会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牙渍,使牙齿发黄、发灰;从内因来看,一些因素也会造成牙齿内部颜色的改变,如服用药物等都可能引起牙齿变色。美白牙膏主要是针对外源性的着色,通过物理的机械摩擦以及化学反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表面牙渍。
“目前,行业中常用的美白方法主要是物理方法,其所用的美白成分如二氧化硅、碳酸钙、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植酸钠、珍珠粉等均在食品中有所使用。美白牙膏中的磨擦剂效率更高,能更有效地去除牙渍,牙齿当然也会在较短时间内有美白表现。高档的摩擦剂,如软性球状二氧化硅,可以在去除牙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牙齿的磨损。另外,牙膏里也可能含有美白粒子通过洗脱的作用软化去渍并帮助防止牙渍再生。”孙东方同时表示,对于内因引起的牙齿变色,不能通过机械摩擦去除,可以借助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而且也只能减轻浅表层的着色。这其中最常见的美白成分之一是过氧化氢,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且符合《牙膏用原料规范》。

                       标准仍是关键所在
如此看来,牙膏定义为美白似乎是名正言顺,但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标注混乱却搅坏了一个好局。
某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对于牙膏产品的功效,国家、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宣称具有疗效的牙膏都涉嫌虚假宣传;而有的牙膏则大玩文字游戏,包装上说明添加物的疗效,误导消费者。”
对此,孙东方表示,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要求和即将颁布实施的《口腔清洁护理用品通用标签》均详细规定了牙膏标签的规范及要求,成分首先应采用化妆品成分国际命名,也就是INCI(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的中文译名来命名,如有特殊名称的应与成分表中的成分名称对应。
据相建强介绍,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行业组织对牙膏产品的质量安全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原国家相关部门就颁布实施了产品标准后屡次修改提高,同时逐步完善标准体系。现牙膏产品有21个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原料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等,内容涵盖了安全质量和理化指标、技术规范、功效验证等,其中仅牙膏禁用或者限用的原料就有1600多种。同时,国家和行业组织对牙膏产品实施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每年一次的全国质量调查,国家质检总局也对牙膏生产实施了行政许可管理。今年行业还建立了自律性的安全评价机制。可以说,牙膏产品生产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上市,均在有效的安全监管之内。
相建强表示:“当前牙膏产品标签上标注的内容有些复杂,的确给消费者的选购带来困惑,对此,协会在几年前就着手起草《口腔清洁护理用品通用标签》标准,这将会是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标准报批稿已审查完毕并已送印刷厂待印刷,考虑到标准宣贯、企业更换包装需要一定的时间,该标准的执行日期大概为2014年5月1日。标准实施后,生产企业会更换标注更规范的包装,让消费者消费得更为明白。”